- 徐敏林;钟春根;
简要介绍了淘锡坑大型钨矿的地质背景、基础地质、矿床地质,详细回顾了多年来资源储量不断取得突破的找矿历程,总结了矿区的钨矿成矿规律,揭示赣南仍有巨大的新增钨矿资源潜力,指出"生产+找矿+科研"三结合是新形势下地质工作的重要途径及方向。
2011年03期 v.26;No.22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石求志;李春;兰晓平;
介绍了预切顶中深孔房柱法在香炉山矿区西部矿段厚大缓倾斜矿体的应用情况。就采场结构、工程布置和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作了较详细说明,对应用中遇到的技术、施工难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与处理措施。
2011年03期 v.26;No.223 6-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赖嘉裕;
江西崇义新安子钨锡矿位于钨(锡)矿床分布最密集的赣南"崇余犹"矿集区内,区域成矿条件得天独厚。该矿床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方面,既有赣南钨(锡)矿床一般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笔者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对矿区乃至整个赣南钨锡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均具有指导意义。
2011年03期 v.26;No.223 10-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至军;范世祥;侯珊珊;徐敏林;
介绍了赣南地区一处花岗岩内接触带石英脉型矿床——牛岭钨锡矿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成矿裂隙特征,分析了成矿裂隙与矿化富集的关系,探讨了成矿裂隙的成因,指出矿区的成矿裂隙形成时受北东向大断裂影响,呈组等距出现,裂隙具剪扭性特点,延长延深较大,为后续的矿液运移与沉淀提供了场所,矿化规律性强,矿床资源较大,指出矿区的北东方向仍有发现新矿体的可能。
2011年03期 v.26;No.22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海波;赵磊;
在疏水体系下,计算所得的矿泥与钨矿物作用总EDLVO势能为负,说明矿泥与钨矿物会发生凝聚行为。矿物表面动电位理论计算和实测表明,矿泥中的主要矿物萤石表面呈正电,钨矿物表面均呈负电。由于静电力相互作用,萤石、白钨矿、黑钨矿矿物细粒间将发生互凝。显微照片证实了凝聚和互凝现象。该种现象说明,细粒矿泥对钨矿浮选分离有不利影响。因此,浮选新工艺提出在钨浮选前预先脱泥是合理的。
2011年03期 v.26;No.22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韦世强;苏亚汝;谭运金;唐平贞;
采用白钨的常温浮选分离技术,优化合理的组合药剂制度,对某钨矿的钨细泥进行高梯度磁选、浮选、摇床重选、离心机选别的对比试验,采用"摇床—浮选—摇床""、摇床—浮选—电选""、离心机—浮选—离心机"联合流程等方案分选白钨锡石,确定"高梯度磁选—离心机"选别黑钨矿"、离心机—浮选—离心机"联合流程分选白钨和锡石的适宜工艺,经全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钨精矿品位41.67%、回收率55.36%,锡精矿品位42.23%、回收率48.95%,试验达到了良好的指标。
2011年03期 v.26;No.22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涂松柏;曹才放;赵中伟;
对EDTA浸出白钨矿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5℃下白钨矿在0.1mol/L的EDTA溶液中各主要溶解组分的lgc-pH图,以及白钨矿在不同EDTA浓度下EDTA配离子Y4-和WO42-的lgc-pH图。利用这些热力学平衡图对EDTA分解白钨矿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Y4-浓度直接影响白钨矿的分解,而Y4-浓度取决于体系EDTA浓度和pH值。EDTA浓度越高,Y4-浓度也相应地越高;随着pH值的增加,H4Y将依次电离成H3Y-、H2Y2-、HY3-、Y4-,pH值越大,Y4-浓度也越高,但是碱度增加到一定时候,Y4-浓度基本不再变化。以EDTA浓度为1 mol/L为例,体系pH值从7开始增加时,Y4-浓度最初会急剧的增加,接着增加的速度变缓,pH值增加到大约11左右,Y4-浓度达到最大,此时EDTA主要以Y4-的形式存在,可以发挥最好的分解能力。碱度继续增加,Y4-浓度基本上不再变化,EDTA的分解能力也基本不再变化。碱度增加到15.8以后,体系中OH-对白钨矿的分解占主导,已经变成了碱分解。根据热力学分析结论,解释了前人研究中发现的pH值在9~13范围内变化时对EDTA浸出白钨的过程没有影响的实验现象。
2011年03期 v.26;No.22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骁;范景莲;韩勇;田家敏;刘辉明;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热还原法制备了纳米W-Cu复合粉末,用日产3014-2Z型X射线自动衍射仪对W-Cu复合粉末和烧结坯进行物相分析。通过衍射图谱可以观察到经三步还原后的W-Cu复合粉末,存在W相和Cu相,通过精确测量各晶面所对应的衍射角,并采用标准Si校正,得到各种粉末和烧结坯中W相和Cu相的晶格常数,结果表明:这些数值与其分别对应的标准晶格常数0.3165 nm和0.3615 nm相比,出现一定偏差,说明W相和Cu相均存在一定的固溶,在烧结过程中,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W在Cu中的固溶度逐渐增大。
2011年03期 v.26;No.22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欧惠;张贵清;关文娟;肖连生;
以双氧水为络合剂,采用混合萃取剂进行了高钼钨酸铵工业料液络合萃取分离钨钼的初步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振荡平衡时间、双氧水用量、水相平衡pH值、温度等因素对钨钼萃取分离的影响,绘制了钼的萃取等温线并探索了反萃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具有良好的萃钼能力和钨钼分离性能,混合萃取剂浓度为45%的有机相对钼的饱和萃取容量达9.2 g/L,单级萃取钼钨分离系数可达50以上,NaOH溶液能有效反萃负载有机相。
2011年03期 v.26;No.22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艳军;林涛;郭志猛;吴成义;
以钨酸铵为原料,在超声和机械搅拌下与强酸发生反应得到钨酸沉淀,再经干燥、研磨、过筛后在常规氢气炉中进行还原得到钨粉。研究了酸的种类及用量和分散剂对钨粉粒度、颗粒形貌及分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酸种类及用量都对钨粉形貌产生影响,当硫酸与钨酸铵的体积比为17∶100时所得钨粉粒度均匀且近乎球形。此外,采用硫酸为沉淀剂的反应体系中(H2SO4∶(NH4)2WO4=17∶100),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可使钨粉粒度更均匀,颗粒更分散,形状为球形,平均粒径1.5μm左右。
2011年03期 v.26;No.22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亚萍;杨晓红;张学忠;马勇;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WO3基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进展,主要从掺杂元素的种类展开探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2011年03期 v.26;No.22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永会;傅声华;李飞;
主要介绍了在湿氢和高温条件下,以APT为原料,在工业回转炉内进行轻度还原制备紫色氧化钨的方法,对影响紫色氧化钨质量的各种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回转炉的改进提出建议,成功实现了紫色氧化钨的连续性工业化生产,获得的紫色氧化钨细而均匀、质量稳定。
2011年03期 v.26;No.22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